芙蓉國評論丨搶先機、育優勢,奮戰經濟建設“開門紅”
□明月松
新年第一周,河南、安徽、湖南、江蘇等多個省份重大項目密集開工。各地搶抓工期,強化要素保障,想方設法擴大有效投資,力爭實現全年經濟“開門紅”。
重大工程領跑,經濟鏈條“動”起來。重大工程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發揮著“頂梁柱”作用。新年伊始,從江淮之都到黃土高坡,從淞滬大地到京畿重地,多地相繼打響重大項目開工的“發令槍”,助力新年拼經濟“開門紅”。河南520個項目開工,總投資約2.1萬億元;山東投入1833.48億元建設首批100個省級數字產業重點項目;江西2423個項目獲國家通過;安徽首批460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萬億重大項目集中開工,項目建設千帆競發、百舸爭流,也為產業鏈上下游注入新活力。中國鐵建日前公告稱,中標多個重大項目,金額合計733億元;中國建筑公告稱,近期獲重大項目金額合計267.9億元……一幅幅“開年之作”畫卷,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更多“強引擎”和“硬支撐”。
重大工程領跑,轉型升級“快”起來。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這是做好今年經濟工作的方法論。日前召開的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明確,2024年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改造升級傳統產業,鞏固提升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從年初各地開工的重大項目涉及領域看,更加專注于與國家宏觀政策有機銜接。比如,在2024年上海楊浦區重大工程集中開工中,共有50家企業集中簽約,涉及在線新經濟、創意設計、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綠色低碳、科技服務七大產業領域,投資總額超300億元;在福建廈門舉行的2024年新年“開門紅”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上,共有63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1152億元,其中產業項目達到25個、總投資530億元,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機械裝備、海洋經濟等行業……將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作為著力重點,同時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將進一步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中國經濟也將在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中不斷發展壯大。
重大工程領跑,民生福祉“厚”起來。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這是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重大項目建設,一頭連著地方經濟發展,一頭連著群眾民生福祉。滬渝蓉沿江高鐵合肥至武漢段開工,線路建成后,合肥到武漢將由現在的1小時37分鐘縮短至1小時,極大便利沿線群眾出行;湖北漳河灌區重要控制性工程響水洞渡槽成功合龍,項目建成后,將惠及下游農田灌溉用水需求48萬畝;粵港澳大灣區最大新型儲能電站在廣東佛山投運,每年可向粵港澳大灣區提供4.3億度清潔電能,滿足20萬戶居民的用電需求……當前,多地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如火如荼進行著,既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也為民生福祉建設積蓄動力。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良性互動、相得益彰,清晰地傳遞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搶得先機、蓄得勝勢。跑好項目開工“第一棒”、按下新興產業“快進鍵”、奪取經濟建設“開門紅”……在春節前后開展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建設,這不僅對全年投資和增長起到了促進和引領作用,而且有利于搶抓國家新增政策性資金扶持等機遇。
責編:康玉潔
一審:熊敏
二審:羅曦
三審:朱憲章
來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