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國評論:用心“育樹林”,避免“壘大戶”
?華聲在線全媒體評論員 曹茜茜
8月12日,湖南省委主要領導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調研鄉村振興工作時指出,要正確處理好“點”和“面”、局部與整體、“輸血”和“造血”的關系,用心“育樹林”,避免“壘大戶”。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目標的題中之義。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沒有鄉村振興和農民的富裕,就沒有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三農”工作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在此基礎上大力推進鄉村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畫卷愈發清晰可辨。
鄉村振興不能“就農論農”,更不能“厚此薄彼”。客觀而言,受發展基礎薄弱、發展要素供給不暢等因素影響,城鄉居民在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文化生活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兩條腿粗細不一,走路就會跛腳。由此觀之,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每個節點都不能偏離鄉村振興戰略的規劃,每一步都離不開協調發展這一“制勝要訣”。
近些年來,十八洞村以種植養殖業、苗繡和旅游三大產業為依托推動融合發展,梨子寨、竹子寨、飛蟲寨、當戎寨4個自然寨一齊發力,打造十八洞田園綜合體,小山村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新活力。益陽市謝林港鎮清溪村巧打文化特色牌,造就了別具一格的村莊氣質。美麗鄉村的“蝶變”,印證著廣袤鄉村的無限前景,也蘊含著“協調均衡”的發展思維。眼下,湖南正在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更需要處理好“點”和“面”、局部與整體、“輸血”和“造血”的關系。科學把握鄉村的差異性和發展走勢,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促進千千萬萬個像十八洞村、清溪村一樣的村莊蓬勃生長,美好的愿景就能變為動人的風景。
切實鞏固和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好比植樹造林。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要讓所有群眾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避免因資源配置不均衡產生新的不公平現象。既精準滴灌每棵幼苗,又帶動發展一片森林,希望的田野將更加充滿希望,生機盎然的美麗湖南將更富生機。
責編:扶雄芳
一審:熊敏
二審:羅曦
三審:朱憲章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