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國評論:先進制造業既要“長高”也要“長粗”
湖南日報全媒體評論員 朱永華
7月中旬以來,省委主要領導圍繞“三個高地”建設,在長沙和株洲、湘潭、常德集中開展了多場專題調研。腳步所至,踩中“穴位”;目光所及,洞中肯綮。
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湖南擁有良好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寄予厚望。未來之路在何方?下一步發力點在哪?這是我省經濟發展重中之重的問題。省委主要領導密集調研、把脈問診,是為湖南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找準清晰答案。
打造高地,就當不懈攀登、勇創新高。先進制造業是湖南的“看家本領”,有的已登頂世界產業鏈的高端,具備行業標準的制定權。可以說,湖南制造業的佼佼者已站上了相當高度。但是,產業競爭激烈而殘酷,時刻處在你追我趕的狀態,對制造業而言尤甚。“排頭兵”的位置,就是別人追趕和超越的對象。產業發展布局,猶如高手博弈,需有“走一步想三步”的深思遠慮。夯實并保持湖南先進制造業的優勢,就必須持續鞏固提升優勢產業,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性布局未來產業。意味著,我們必須具備長遠眼光,壯大我們已有的優勢,同時,緊盯世界前沿,以超前思維謀劃和布局,以此保持高度,攀登新的高度。
打造高地,就需筑牢“基座”、“長粗”腰身。從物理邏輯來說,一個物體,只有高度,沒有寬度厚度,穩定性就差,正可謂“瘦高瘦高”難經風雨。產業發展同理,“縱向挺進”需要橫向擴展相隨才能行穩致遠。省委主要領導此次調研中指出了我省制造業的短板:我省制造業確實有令人自豪之處,也形成了“群”,但是,這個“群”還不夠大,“群”里面的產業鏈條還不夠長。比如工程機械產業,雖然主機廠競爭力強,但配套能力不足,本地配套多為基礎性、輔助性配套廠,核心零部件與核心技術配套廠少。汽車產業與國內一些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巨頭相比,本地配套率不高,多數零部件企業規模不大,核心技術不強,無法很好地滿足整車企業配套需求。除軌道交通外,大部分產業本土配套率不足30%。壯大產業集群成為當務之急,“群”的地位牢固了,就是產業發展的基座牢實了,這樣才能恣意地“長高”、變得更加壯實。
問題,反映短板,也昭示方向,形成機遇。發展我省先進制造業需要強勁的科技引領和產品創新,產業集群擴張必然帶來巨大市場空間。善察者行之,善為者得之。
責編:扶雄芳
一審:熊敏
二審:羅曦
三審:朱憲章
來源:新湖南 ? 銳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