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沅江客戶端7月20日訊(通訊員 張子川)近年來,隨著新冠疫情的肆虐對就業市場的沖擊,加之越來越多高校畢業生投入就業市場中,我國的就業形勢、高校畢業生命運的選擇,都發生了巨大變化。2022年畢業季來臨,1076萬高校畢業生即將走出校園,“考研大軍”、“靈活就業”、“內卷加劇”等關鍵詞涌現,更讓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顯得如此“風云變幻”。作為剛步入社會的“愣頭青”,要找一份好的工作,就要先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既不能眼高手低,只傾心于低付出、高回報的理想工作,也不能病急亂投醫,選擇了專門壓榨畢業生的黑心企業,更不能急于求成,給那些傳銷分子洗腦的機會,誤入傳銷大坑,悔不當初。
那么,作為高校畢業生個人,可以從哪些方面考慮自己的就業之路呢?筆者認為,有以下三個方面:
“眼高手低防斷腸,腳踏實地放眼量”:高校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從業觀,從實際出發,從長遠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就業方式。在高校畢業生人數“井噴”的今天,除卻極少數頂級學府,大多數高校畢業生已不復當年“天之驕子”的優越感,在許多行業的就業市場,基本上屬于用人單位一方的“買方市場”,這是嚴酷的現實。因此,高校畢業生在面對就業形勢時,應腳踏實地,一切從實際出發,多方面考慮就業渠道,相比于關注眼前的收入待遇、工作強度,更應考慮工作的長期發展空間。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學習是終身的,需要長期堅持”,選擇一份有助于自己成長的工作,更甚于關注眼下的收入,利用工作、業余時間“充電”、完成知識的原始積累,在將來才有可能實現跳躍式的進步,在將來的就業市場上才能謀得更高的議價權。
“廣闊基層天地寬,田間地頭展抱負”:將基層視為就業選項之一,投身基層建設中。中國是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盡管城鎮化率在不斷提高,但絕大多數人口生活在廣大的地級市、縣城,乃至鄉鎮農村,高校畢業生的家鄉也大多來自于此。在固有印象中,高校畢業生的首選就業地點為“北上廣深”以及各省省會城市、部分經濟發達城市。在此,我們不妨將目光投向更為廣闊的基層——相當多的高校畢業生考取了縣鄉一級的選調生、公務員。筆者的高中同學劉同學是北京大學的碩士研究生畢業,2021屆湖南省直選調生,從北大未名湖畔,來到某偏遠鄉鎮工作。高學歷的人才投身基層,不僅對自身成長頗為有利,更有助于強化國家的基層治理,提升公務員隊伍的整體素質。
“斜杠青年愛好多,愛好特長出路多”:將主業之外的愛好視為拓展就業的渠道之一。近日,人民網一則新聞《真文武雙全,長沙拳擊冠軍高考考了638分》引發關注,這位冠軍名叫彭湖,是湖南師大附中的學生,學習成績優秀的他,熱愛拳擊運動,哪怕是學習最緊張的高三,他也堅持訓練,這個“冠軍”頭銜還是在高考前一個月收入囊中。他在采訪中提到“強大的執行力”、“良好的規劃”,并談到:“我想去北京上大學,同時參加職業拳擊賽事”。這位文武兼修的后生給高校畢業生們帶來了深刻啟發: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愿意投入其中將其打磨為“特長”,面對就業壓力,我們可以另辟蹊徑,開發自己的“特長”,讓自己的選擇面更加廣闊,這不妨為一種新的就業思路。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國家勢必會出臺更多的政策來助力解決,但更多的也需要廣大高校畢業生自己走出一條路子來,腳踏實地,多方發展,相信廣大高校畢業生們都能找到自己合適的工作。
作者:張子川
責編:新媒編輯
來源:沅江市瓊湖街道辦事處財政所
專題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水城情懷,官媒立場,登錄沅江新聞網http://www.yjxww.cn/或“新沅江”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須注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