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鎳供應鏈安全穩定
近段時間以來,以鎳為代表的有色金屬價格異動引發市場強烈關注。3月7日至8日,倫敦金屬交易所鎳期貨價格出現暴力拉升,2天累計漲幅達248%,直接導致倫敦金屬交易所鎳期貨停盤、上海期貨交易所滬鎳5天出現3個漲停,2個跌停。期貨價格不僅失去了對現貨價格的指導意義,而且給企業原料采購、套期保值造成了障礙和困難,擾亂了鎳上下游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對全球鎳及上下游相關企業造成了嚴重影響。
鎳金屬廣泛用于飛機、雷達等各種軍工制造業、民用機械制造業和電鍍工業等領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重金屬部主任段紹甫表示,鎳價“外高內低”影響我國鎳及相關產業可持續發展。我國是全球最大鎳消費國,但鎳資源貧乏,原料對外依存度超過90%。而我國進口鎳原料普遍以倫敦金屬交易所鎳期貨為定價基準,“外高內低”局面將導致國內企業進口積極性降低,影響原料供應,不利于我國產業鏈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更不利于我國工業經濟平穩增長。
專家認為,本輪鎳金屬價格大幅上漲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結果。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不確定因素增多,大宗商品市場風險外溢,輸入性通脹壓力加大,疊加疫情影響、環保投入加大、生產成本剛性上升等,造成大宗原材料價格總體高位運行,下游消費持續快速恢復,市場供需總體處于緊平衡狀態。
段紹甫認為,全面提升我國鎳供應鏈穩定性和安全水平是應對我國鎳金屬非理性上漲、保障我國鎳等礦產安全以及應對“鎳期貨事件”等突發事件的治本之策。
當前,我國鎳等礦產發展長期向好和大量進口原料的根本局面不會改變,因此必須統籌謀劃國家儲備體系建設,政府和骨干企業探索建立統籌兼顧、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相結合的儲備體系,有效地防范化解各類風險挑戰,進一步保障全產業鏈的供應鏈安全,推動建立多元化戰略性礦產資源儲備體系。
國家多次釋放出將繼續確保大宗商品保供穩價的強烈政策信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也多次發出呼吁,強調堅決維護有色金屬市場平穩運行秩序,協會將切實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的工作要求,密切跟蹤行業運行形勢,及時向有關部門匯報建議,向企業警示風險。
段紹甫建議,有色行業企業要自覺踐行《中國有色金屬行業自律公約》,強化行業自律,穩定市場預期,維護市場價格秩序,防范有色金屬產品價格惡意炒作和非理性大幅上漲,全力保障國內大循環的平穩健康運行。
有色金屬行業具有市場化、國際化、金融化的典型特征。有色金屬企業要提高防范風險意識,提高對風險管理工具的運用水平。企業“走出去”要充分熟悉國際市場規則,做好突發事件應對預案。
專家表示,“鎳期貨事件”凸顯了推進相關有色金屬品種期貨國際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下一步要加速推進我國鎳期貨國際化進程,提升我國大宗商品定價能力。
“在頂層設計下,如果能采用‘國際平臺、保稅交割、凈價交易、人民幣計價’的市場化采銷定價模式,不僅能夠樹立我國堅定市場化貿易的形象,提升我國大宗商品定價能力,還能夠降低境外中資企業套期保值風險。建議強化對鎳產業格局變化和趨勢性研究工作,抓緊培育鎳衍生品期貨品種。”段紹甫說。
近年來,全球鎳礦投資新增項目多數由我國企業主導,中資企業在境外項目的實施情況直接影響全球有色金屬市場的穩定。與生產、消費、市場占有的份額相比,我國在有關國際組織中發揮的作用相對較弱。“建議加大對行業協會加入國際組織的支持力度,更好發出中國聲音。”段紹甫說。
責編:康玉潔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