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夜夜骑,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完整版,久久精品99无色码中文字幕,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www.99精品

首頁 民生服務 健康養老 抗擊結核病,規范治療最關鍵

抗擊結核病,規范治療最關鍵

2022-03-02 09:50:07 中國婦女報 楊娜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楊娜

“到現在為止,中國結核病防治還是一個嚴重問題。”  北京市結核病胸部腫瘤研究所研究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主任醫師馬嶼近日在接受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采訪時提醒說,“目前,中國還是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我們的人口基數多,結核病人還是不少,還需要繼續努力。”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2021年全球結核病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新發結核病患者987萬,發病率為127/10萬。我國2020年估算的結核病新發患者數為84.2萬(2019為年83.3萬),估算結核病發病率為59/10萬(2019年為58/10萬),在30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中,我國估算結核病發病數排第2位。

結核病必須規范治療,治愈最大攔路虎是“耐藥”

老話說“十癆九死”,1949年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結核病患病率是1750/10萬,死亡率是200/10萬,當時人們對結核病非常害怕。1955年,中央結核病研究所(現北京胸科醫院前身)成立,隨后全國各省市結核病防治單位陸續建立。隨著國家對結核病防治的重視和醫療工作者的不斷努力,2000年中國結核病患病率已降低至367/10萬,死亡率也降到9.8/10萬,我國結核病防治水平獲得極大提高。從醫67年以來,馬嶼在結核病臨床和科研教學領域見證了我國結核病防治的發展歷程和斐然成效。

為什么結核病這么多年一直綿延不絕?馬嶼告訴記者,結核病是一種傳染病。如果一個人咳嗽的唾沫里含有結核菌,懸浮在空氣中被別人吸進去了,身體抵抗力強的人可能僅感染沒有發病,但抵抗力低下的人就會發病。

盡管現在結核病的治療方法、診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結核病控制起來仍然很難,因為結核病在治療過程中,病人會慢慢對藥物產生耐藥性。馬嶼指出,使用抗結核藥物治療后,如果是很嚴格的正規治療,多數病人能治好。但也有些病人由于大夫用藥不規范或病人沒按照規定療程治療、病人用藥不規律等因素,造成病人在治療過程中變得耐藥。

抗結核藥物有兩個最重要的藥異煙肼和利福平,假如對這兩種藥都耐藥,這種結核病叫耐多藥結核病。“過去抗結核藥物有4種,但現在有十幾種,我們做藥物敏感實驗時,有的病人對現有的藥都耐藥。這些讓大夫面臨很大治療難題,對病人也是痛苦。新藥的研發速度總是比不過耐藥結核病的增長速度,新藥出來了,一個藥或兩個新藥都對付不了結核菌這個頑強的細菌。”馬嶼介紹,通常正規的結核病治療需要4種藥甚至5種藥的聯合治療,治療時長最好不少于6個月。如果結核病人不是按照這個“規矩”治療的話,就容易產生耐藥結核病、耐多藥結核病甚至全耐藥結核病,這樣病人治療起來就很困難,而且還成為一個嚴重傳染源去傳染別人,別人一得病就是耐藥結核病、耐多藥結核病或是全耐藥結核病。“所以結核病大夫除了認真合理用藥外,一定要給病人做好宣傳,提醒他們早治療、規律用藥、全程治療等,讓病人堅持規范治療。”馬嶼說。

建立結核內科實驗室,為結核病的診斷治療提供支持

“結核病人中差不多20%—30%的病人有糖尿病,所以結核病大夫不能只會治療結核病,還要會治療糖尿病。艾滋病病人免疫功能低下,常常合并結核病,這種治療就更復雜。”馬嶼向記者介紹說,抗結核治療要求4種藥或5種藥的聯合,這對肝臟功能有損壞,所以怎么實現有效抗結核治療又可保護肝臟很重要。如果病人腎功能不好,有些抗結核藥物就不能用。此外,還有老年結核病,老年人可能還有高血壓、糖尿病、腎炎、腦血管等問題,多種病癥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病人吃的各種藥物可能相互影響,治療過程中也有很多需要考慮的事項。“所以,結核大夫雖是專科大夫,但一定要有全科醫生的基本知識。”馬嶼說。

20世紀80年代從美國進修回國后,馬嶼建立了一個屬于結核內科的實驗室,開展結核分枝桿菌、血清學、耐藥相關基因等免疫學診斷等研究,直接或間接為結核病的臨床診斷治療提供了很多信息和支持。馬嶼介紹,比如結核病的診斷,病人開始咳嗽、咳痰,X光片以及CT發現肺上有病變,如果病人的痰里也找到結核菌,這種病人的診斷就比較容易。但是在所有肺結核病人中,有40%—60%的病人痰里找不到結核菌,僅根據臨床癥狀、X光片或CT上面的表現來診斷結核,不光診斷有困難,有時還可能造成誤診、漏診,這就需要在實驗室里開展分子生物學檢查,通過找到結核菌里的DNA用于診斷。

同樣,結核病患者對藥物是不是耐藥了,過去靠細菌學方法需要很長時間,而實驗室對結核菌分子生物學耐藥突變基因的檢測,可支持臨床為病人提供更有效治療方案。實驗室的血清學、免疫學診斷,目前已成為輔助結核病診斷的常規診斷方法。

治好一個病人就少一個傳染源,“仁心醫者”馬嶼用“愛”幫助患者

目前,全球防治結核病的最有效方法是為兒童接種卡介苗,但接種卡介苗只是預防結核性腦膜炎、全身血行播散型結核病這些重癥結核,對一般結核病的預防能力有限。“因為還沒找到比卡介苗更好的疫苗,所以我們臨床大夫也挺驕傲的,因為我們治好一個病人,就是消滅一個傳染源,就減少了結核病的傳染。”

馬嶼認為,醫生最大的敵人是冷漠,最有效的處方就是愛。“作為臨床醫生來說,你面對的是病人,他有很多思想負擔和痛苦煩惱。比如得了病沒有工作了,得了病怕傳染給家人、同事,用了藥會產生各種不良反應等,我覺得作為醫生,對病人一要同情,二要關懷,三要理解,而且醫生說出的話要讓病人能理解,需要不厭其煩與病人交流。”

這些年,馬嶼培養的許多碩士、博士研究生,都已成為全國各大醫院結核專業領域的骨干和學科帶頭人。雖已年過九旬,每周四上午,滿頭銀發的馬嶼都會穿著白大褂準時出門診,她的小辦公室里一直放著看片燈、放大鏡、給病人講解病情的指揮棒、聽診器等。記者采訪那天,馬嶼正拿著胸片和檢查報告,和藹地囑咐一位戴眼鏡的高中生:“孩子,你肺上的病正在好轉,不要憂慮,堅持繼續治療。”

因為對中國結核病防治的杰出貢獻,2019年馬嶼獲得新中國成立70周年“結核病防治時代楷模”榮譽稱號,2021年她被評為“2021最美科技工作者”。“我覺得自己起碼是一個服務態度比較好、受病人認可、比較有經驗的老大夫,還有點力量為病人繼續服務。”如今,年逾九旬的馬嶼仍不改濟世救人的初心,始終堅定地戰斗在“抗癆”一線。

責編:盧智彬

來源:中國婦女報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