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5小時發作4次“小中風”
武漢晚報訊(記者武葉 通訊員楊詩雨)一激動就手腳乏力,頭昏心慌,六旬老人鏖戰牌桌,一下午連發4次“小中風”。元宵節當晚,武漢市第五醫院多學科團隊聯合作戰,為老人化解危機。
66歲喻爺爺平時身體較好,最愛打麻將。元宵節當天,喻爺爺吃罷午飯開始“鏖戰群雄”。下午3時30分,他突然感到左側手腳乏力,伴頭昏不適,只得下場休息,半小時后癥狀有所緩解,重整旗鼓再次上場。下午4時30分,喻爺爺再次出現不適癥狀,牌友忙呼叫120將其送往武漢市第五醫院。
急診檢查發現,喻爺爺血壓達到186/101mmHg,醫院為其開辟卒中綠色通道。孰料,到院后不久,喻爺爺癥狀再次緩解。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唐志敏根據患者檢查結果和癥狀表現,初步診斷為短暫性腦缺血,伴有反復發作肢體無力,中風風險非常高,立即將其收入神經內科卒中單元觀察。
果不其然,傍晚6時08分,喻爺爺再次發作上述癥狀,血壓高達200/112mmHg。在給予緊急處置,將血壓降低到安全范圍后,卒中救治團隊對患者實施靜脈溶栓治療,癥狀當即緩解。
晚上7時55分,喻爺爺第4次出現心慌乏力癥狀,做急診血管造影檢查提示為內囊預警綜合征——這是一種短時間內頻繁發作的感覺或運動障礙,屬于短暫性腦缺血的表現,需立即實施神經介入手術。
元宵節當晚,在急診科、放射科及神經內科多學科共同努力下,患者經過靜脈溶栓、神經介入動脈溶栓手術及后續綜合治療化解危機,目前康復狀況良好。
“短暫性腦缺血俗稱‘小中風’,病情可能呈現遞進發展態勢,直至完全腦梗死。”神經科主任、副院長熊濤介紹,春節期間天氣寒冷,吃得多動得少,血液黏稠度高,是心腦血管病高發期。中風后,4.5小時內接受溶栓治療,33%的患者可以立即打通血管恢復正常;如果貽誤治療,每分鐘就會有190萬腦細胞壞死,嚴重影響患者后期生活質量。對于中風患者來說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大腦。
鏈接
如何快速識別中風
牢記“中風120”規律:“1”是指看1張臉,是否突然出現口角歪斜、流口水、面癱不對稱癥狀;“2”是指查2只胳膊,是否存在肢體麻木,平行舉起存在單側無力情況;“0”是指聆聽語言,是否說話困難、含糊或不能言語。當符合以上三項任何一項時,請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
責編:盧智彬
來源:武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