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71周年: 一場讓我們的年代沒有硝煙的戰爭
2021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71周年紀念日。為了保家衛國,多少英雄兒女長眠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讓我們銘記歷史,致敬最可愛的人。兩年零九個月,19.7萬多名英雄兒女的為國捐軀,換來了我們如今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一個新生的共和國在和平安寧的環境下茁壯成長。
新華社報道,在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1周年之際,朝鮮勞動黨中央機關報《勞動新聞》25日刊發評論文章,高度評價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朝中友好歷史中留下的豐功偉績,并表示,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的不朽功績和英雄事跡,將與朝中友好歷史一道發揚光大。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71年前的今天,中國人民志愿軍在靠近中朝邊境的兩水洞山區打響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第一槍,以光榮的勝利拉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面對空前強大的美軍勢力,英勇的中國人民志愿軍以“氣多鋼少”奮力擊敗了美軍的“氣少鋼多”,展現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敢于斗爭、不屈不撓的精氣神。重溫那段浴血奮戰的崢嶸歷史,感悟氣吞山河的雄心壯志和“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信念決心,從抗美援朝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用胸膛堵槍眼,以身軀作人梯,忍饑受凍絕不退縮,烈火燒身巋然不動,志愿軍將士拋頭顱、灑熱血。首戰兩水洞、激戰云山城、會戰清川江、鏖戰長津湖、血戰上甘嶺,每一處都被無數志愿軍戰士的鮮血所染紅,都留下了戰士們的壯志澎湃、豪情滿懷。在敵強我弱雙方力量對比極其懸殊的不對稱背景下,就是一種無往不勝的信念、為黨為民的情懷支撐著戰士們歷經千辛萬苦,愈戰愈勇,打出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血性,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對手,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雄。多少志愿軍戰士的英魂都長埋在那青山綠水之間,他們用血肉之軀抵抗住敵人猛烈的炮火,用不屈的意志為國土筑起了一道道隱形的城墻。外國人眼中的抗美援朝戰爭:“世界上沒有任何軍隊足以擊退中國軍人”。當他們穿上綠軍裝的那一刻,就是“愿得此身長報國”的衛士,是“只解沙場為國死”的軍營兒女,是“一生長為國家憂”的戰斗英雄。就是這群最可愛的人,用他們的生命捍衛了我們的國土,只要他們在,絕不讓敵人踏入我們的一寸土地,是他們給了我們一個沒有硝煙的和平時代。
71年來,我們積極向抗美援朝先輩們學習,永續發揚和繼承抗美援朝精神,在推進偉大社會革命,進行偉大斗爭,奪取偉大勝利上跋山涉水,勇往前行。從“兩彈一星”成功發射、長江大橋修筑完成、青藏鐵路順利通車到如今的“復興號”高鐵疾馳大地、神舟十三翱翔太空、疫苗研發嶄新突破,無不是我們繼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精神,順應時代潮流的新貢獻新作為,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增添光彩。
如今,山河無恙,家國安寧。電影《長津湖》熱映,志愿軍沒有制空權而被敵人壓制的場景讓很多觀眾難以釋懷。有人在楊根思烈士的墓前擺放了一架“殲-15”戰斗機模型和幾張“殲-20”戰斗機照片,告慰烈士“我們有了先進戰機,強大空軍”。“志愿軍烈士們,祖國接你們回家了!”截至2021年9月3日,已有825位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到祖國。那段波瀾壯闊的征程絕不敢忘懷,那些前赴后繼的身影絕不能遺忘,那些感天動地的故事絕不該劇終。
歷史莫敢忘,吾輩當自強。每一位英雄的名字都值得被永遠銘記,每一位烈士的精神都將被傳承不息。他們是歷史長河中的不滅燈塔,也是復興征程上的永恒坐標。在此,筆者為每一個在抗美援朝戰斗中英勇犧牲的戰士獻上最誠摯的緬懷,這個和平年代是你們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如今的繁華盛世也正如你們所愿,感謝你們這群最勇敢最可愛的人。
來源:紅網
責編:唐錦玲
來源:冷水江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