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銹鋼龍頭企業湖南宏旺返鄉投資,相繼布局五期項目,取向硅鋼產量位列全國第三——
戀上產業鏈 落子漣鋼旁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俊 曾玉璽 通訊員 申曄軍
【項目名片】
婁星產業開發區一角。申曄軍 攝(湖南圖片庫)
宏旺控股集團位列中國企業500強,長期深耕不銹鋼領域。湖南宏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宏旺”)是該集團調整產業結構搶進硅鋼賽道,實現從“0”到“1”的首次嘗試,項目一、二期總投資27.29億元,建設現代化標準廠房11.2萬平方米。
2023年3月,該項目于婁底市婁星產業開發區投產。1年內,湖南宏旺完成取向硅鋼所有優質牌號和無取向普通電機用硅鋼到新能源汽車電機用硅鋼的全覆蓋;此后又用不到1年時間,成功開拓硅鋼高端市場;去年產值超35億元。目前,三、四、五期項目正在建設和布局中。
【投資故事】
硅鋼,被稱為鋼鐵行業“皇冠上的明珠”。作為基礎性戰略材料,憑借高磁導率與低鐵損特性,在國家“雙碳”戰略與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中承擔著關鍵使命。
2月24日,記者來到湖南宏旺三期項目建設現場,只見廠房“骨架”已然成型。“新項目將建成全國單體規模和技術領先的取向硅鋼鐵芯工廠,即將建成試產。”湖南宏旺執行董事劉慧丹介紹。
兩年前,這里下線了全省第一塊高牌號取向硅鋼。去年,湖南宏旺取向硅鋼產量達24萬噸,位列全國第三。
不銹鋼龍頭企業,為何敢在湘中婁底“吃螃蟹”,進軍硅鋼領域,且短短幾年躋身行業第一梯隊?這源自地方與企業的“雙向奔赴”。
1.看準了就干,3次見面敲定合作協議
湖南宏旺硅鋼產品檢測中心。詹定根 攝(湖南圖片庫)
“3次正式見面,就敲定合作協議,招來了一家中國500強企業。”談起與湖南宏旺的緣分,婁星產業開發區黨工委書記曾德智感慨,“以快制勝,看準了就抓緊干。”
2021年7月31日,由婁底市領導帶隊,婁星產業開發區招商團隊赴廣東開展產業招商,參觀了宏旺控股集團旗下工廠。此前,在多次招商活動中,該企業與婁底有接觸,但正式與園區見面還是第一次。
宏旺控股集團作為在外婁商創立的企業,始終心系家鄉發展。彼時,國家“雙碳”戰略目標提出不到1年,該集團有意向硅鋼這一綠色制造行業進軍。得知漣鋼具備國內一流的硅鋼基板生產能力,企業動了心。
婁底地處湘中,鋼鐵產業優勢明顯,但相對沿海地區,綜合成本、優惠政策等并不突出,宏旺控股集團是真心返鄉投資還是口頭上的“禮節回應”?返程后,婁星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石彬擔任聯絡人,與企業保持密切聯系。
“硅鋼產業機遇期已經到來,必須以快制勝。如果婁底能滿足我們的要求,可以考慮投資。”多番溝通下,企業方提出了明確要求:協調漣鋼硅鋼基板供應;最快速度供給合適土地并辦理完相關手續。
“事實上,企業看重的是婁底鋼鐵產業鏈優勢和營商環境,優惠政策只要‘一視同仁’即可。”石彬敏銳感知到招商“風向”變化。為滿足企業“快”的要求,招商專班查圖紙、跑實地、拍照片,反復測算,選定多個優質地塊供企業挑選。
當年8月30日,宏旺控股集團董事長戴促輝帶隊,到婁星產業開發區實地考察,一眼相中漣濱西街地塊,并完成投資協商。兩天后,宏旺控股集團與婁星區簽訂合作協議,這是園區與該企業的第三次正式見面。
“企業以‘快’謀發展,我們就以最優質的服務幫企業實現目標。”曾德智說。婁星產業開發區集中要素保障,實行掛圖作戰、工作專班和部門入駐機制,100天將300畝土地交付企業,并辦理好相關手續。2022年2月,湖南宏旺高牌號硅鋼項目打下第一根樁基。
當時,疫情防控形勢復雜。“企業的需求,必須半小時內響應,問題不過夜。”園區企業服務中心負責人彭雄輝對接防控工作,她介紹,湖南宏旺項目建設現場有1500余名工人施工,園區組織10支核酸檢測小組定點采樣,“得益于科學防控,項目沒有停工一天。”
建設期間,婁底市委、市政府牽頭,園區多方協調,幫助湖南宏旺解決天然氣直供問題,并新建一條110千伏供電專線。劉慧丹告訴記者:“僅天然氣一項,每年就節約成本數千萬元。”
2023年3月,湖南宏旺項目正式投產,刷新項目建設“婁底速度”。
2.想企業所未想,迎來投資不斷“加倉”
湖南宏旺硅鋼產品。申曄軍 攝(湖南圖片庫)
走進湖南宏旺無取向硅鋼智能生產車間,從原料進廠到成品入庫,全程自動化生產。鋼卷經酸洗槽完成酸洗,再經漂洗槽除去酸液,沿著輥道進入烘干工序,車間內難見工人身影。而在集控中心,工作人員通過168塊電子屏,實時監控生產過程和數據。
去年,湖南宏旺獲評2024年度湖南省智能制造標桿企業。因為這項榮譽,企業為園區政務服務中心送去錦旗。劉慧丹笑著說:“我們跟政府和園區形成了非常‘絲滑’的互動,‘默契值’很高。”
該中心負責人曠娟道出原委:“在湖南宏旺走訪時,發現其完全符合省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標準,便立即協助企業申報。”今年春節一過,曠娟又為湖南宏旺解決用工57人。
“不叫不到,隨叫隨到;想企業所未想,把企業事當自家事。”婁星產業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顏志輝說。抱著“企業發展好,投資自然來”的想法,園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在創新服務上下苦功。
園區招商小隊每到一家企業考察,不僅介紹婁星區的發展優勢、營商環境,還主動遞上湖南宏旺等企業名片,幫企業擴大“朋友圈”。
去年7月26日,婁底舉行“對話高端硅鋼 助力‘雙碳’戰略”主題活動,全國硅鋼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代表齊聚湖南宏旺。現場,湖南宏旺與漣鋼簽約共建硅鋼材料及應用創新聯合實驗室,又分別與山東電力、金盤科技、江變科技簽約共建項目組與聯合實驗室。
劉慧丹說:“通過這次活動,我們結識了浙江正泰、新疆特變電工等一批優質‘伙伴’。其中,已與浙江正泰達成合作。”
落戶以來,湖南宏旺“一年一個臺階”,產值從14億元快速攀升至35億元。嘗到甜頭,企業繼續追加投資,落子三期、四期項目,布局五期項目,向硅鋼下游產業——變壓器鐵芯加工領域延伸,并提升新能源汽車用硅鋼產能、拓展非晶合金業務,今年產值預計突破50億元。
3.提籃選“菜”,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
湖南宏旺硅鋼生產車間。詹定根 攝(湖南圖片庫)
一卷成品無取向硅鋼圈,從湖南宏旺出發,到達一街之隔的海泰精工,經剪切、分條等后,運往岳陽范斯特進行沖壓,再經長沙弗迪動力加工,成為新能源汽車的驅動電機。“我們的產品能在省內走完整條產業鏈。”劉慧丹自豪地說。
婁底全力打造中部地區“材料谷”,推動漣鋼加速布局硅鋼產業,湖南宏旺、浙湘新材、湖南金磁等企業相繼落戶,這里已擁有450萬噸硅鋼基板、300萬噸不同牌號全流程的硅鋼產能,硅鋼產量躍居全國第四。
僅僅這樣,遠不能滿足“野心”。婁底瞄準硅鋼下游電機、電力變壓器、家電等產業,組建“三電”產業專班,推進“三電”產業招商引資“雙百”攻堅行動,培育千億級產業集群。
“產業鏈招商,已經成為園區招商引資的重要‘法寶’。”顏志輝介紹,湖南宏旺落地,引來海泰精工、越展電力等“三電”企業;大美智造年產50萬套硅鋼電機外殼及2萬噸工程機械配件項目投產;莫德曼機器人將總部搬遷至婁星區……
翻開婁星區“三電”招商地圖:工作專班去年共外出招商122次256天,走訪企業389家,簽約項目33個,簽約金額130.35億元,已開工21個。
“投資婁底,心里有底;選擇婁星,充滿信心。”劉慧丹坦言,“產業鏈在本地不斷拓展和延伸,是助力企業發展的最大利好。”
目前,婁底已累計引進“三電”項目97個,實現從硅鋼原材料、硅鋼、鐵芯、定子繞線、轉子鑄鋁到電機和變壓器等全產業鏈條布局,硅鋼“三電”產業鏈已集群成勢,產業生態日趨完善。
【服務者說】
構建與企業發展“共同體”
婁星產業開發區黨工委書記 曾德智
婁星產業開發區是婁底打造中部地區“材料谷”的重要承載園區,緊鄰漣鋼,區位優勢明顯、基礎配套完善、發展勢頭強勁。湖南宏旺項目快速落地見效,正是產業鏈發展的縮影。
我們堅持以滿足企業需求為導向,以構建產業生態為目標,改變過去“單槍匹馬”和“撿到籃子都是菜”的招商理念。重點瞄準企業的成長性和帶動力,通過召回“鏈主”企業,發揮“虹吸效應”推動整個產業發展,加快形成“板塊經濟”。同時,圍繞主導產業加強通盤考量、鏈式招商,形成既有大項目帶動、又有中小微支撐的產業梯隊,更好發揮項目集中、企業集聚、產業集群的乘數效應,構建共生共榮的完整產業生態。
圍繞硅鋼布局產業鏈,婁底市和婁星區抽調精干力量成立“三電專班”,著力打造集原材料供應到終端應用的全鏈條硅鋼產業。園區以湖南宏旺為“鏈主”企業,成功引進鐵芯、電機、變壓器等下游“鏈核”企業30余家,延鏈補鏈成效明顯。隨著產業鏈條逐漸完善,湖南宏旺從最初的“摸著石頭過河”到“甩開膀子干”只花了不到兩年時間。從一期二期投產,到布局五期,促進了硅鋼產業從“單點突破”向“全域協同”的躍升。
當前,園區尊商、重商、親商、安商的氛圍日益濃厚,“與企業建立發展‘共同體’”成為服務共識。按照“一業一策”“一企一策”原則,成立土地報批、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企業開辦、紓困增效五類工作專班,打造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創新開展“三包一”工作機制,建立“1+3+N”政務服務全流程“幫代辦”新模式,為項目落地、建設實施、竣工驗收等提供全鏈條服務、全要素保障、全周期管理,形成分工協作、上下聯動的服務體系。
從提供服務的“店小二”到并肩作戰的“好伙伴”,婁星產業開發區成為了企業家愿意扎根、樂于投資、安心發展的創業福地。
責編:顏青
一審:周楊
二審:朱曉華
三審:趙雨杉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錄華聲在線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 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須注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