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底“智”造向“新”而行|湖南日報頭版導讀
婁底“智”造向“新”而行
——寫在婁底首臺數控五軸加工中心下線交付之際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俊 曾玉璽 通訊員 申曄軍 鄒國棟
8月31日,婁底市婁星產業開發區,由湖南愛派爾智能裝備制造有限公司生產,全市首臺數控五軸加工中心正式下線交付,婁底智能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發展取得重大進展。
高端數控機床,是制造機器和機械的重要設備,被稱為工業母機,也是衡量一個地區工業實力的重要指標。
近年來,婁底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立足中部地區“材料谷”,打造“1+X”特色產業集群,已建成全球領先的中高端汽車板基地、世界一流的液壓油缸智能制造產業基地、亞洲最大的高強鋼基地、全國最大的硅鋼基板、壓路機、高強度緊固件生產基地。
首臺數控五軸加工中心下線交付,填補了婁底工業母機制造空白,邁出了搶進全省智能裝備制造新高地的關鍵一步。
向新而行,擁抱先進制造時代
當天上午,一臺立式五軸加工中心“搭上”運輸車輛,從婁星產業開發區送達漣鋼機電公司,首臺“婁底造”智能裝備完成交付。與此同時,立式加工中心、定梁式龍門加工中心等2套裝備,啟運江蘇。
愛派爾工業互聯網+數字化智能制造產業園(以下簡稱“愛派爾產業園”),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愛派爾科技集團投資建設,著力打造湖南最大的數控機床、智能化鑄造、機加工、3D打印機生產基地。
去年,經產業鏈招商,愛派爾產業園落戶婁星產業開發區,直接為當地帶來一條完整產業鏈。
“從鑄造、精密加工、核心零部件生產到整機組裝,愛派爾產業園集聚智能裝備制造全產業鏈。”公司總經理鄒寶華介紹,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園區生產的智能裝備,85%以上關鍵零部件可實現“園內造”。
看好婁底完備的產業配套、便利的交通條件以及優質的營商環境,“愛派爾產業園”主動當起“紅娘”,游說配套企業入駐。原本計劃以愛派爾科技集團為主體,引進多家配套企業,形成“1+5”產業格局,如今引進企業已達10余家,串聯起“鋼鐵新材——智能裝備制造——終端產品”。
生產直角坐標機械手的天津莫德曼機器人有限公司,生產自動化裝配設備、數控鋸床的海睿斯(江蘇)機械科技有限公司,主營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制造的湖南舒馳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生產半導體原材料的湖南湘芯新材料有限公司……愛派爾產業園“以商招商”,一批智能裝備制造上下游企業接力落戶,智能裝備制造產業鏈初具雛形、蓄勢騰飛。
婁底,強勢擁抱先進制造時代。
目前,園內多家企業已完成摘牌并取得土地證,舒馳智能主體建筑完成封頂,莫德曼機器人、海睿斯機械已經完成樁基礎,正在進行正負零建筑施工。愛派爾產業園全面達產后,預計年產值40億元以上,可帶動周邊2600余人就業,實現利稅3.2億元。
深耕細作,描繪全產業鏈圖景
引一個企業,聚一個行業,強一個產業。
以愛派爾產業園為基礎,從基礎功能性部件到終端產品生產,從基礎軟件開發到整體數字化智能工廠建造,逐步打通上游零部件鑄造機加、材料行業配套、下游整機裝配一體化渠道,建設全流程自動化生產線,打造全省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高地。
圍繞婁底建設中部地區“材料谷”,婁星區錨定鋼鐵新材料、資源循環和智能裝備制造等產業,培育“一主一特一新”產業集群,在建鏈補鏈延鏈強鏈上發力,愛派爾產業園、宏旺硅鋼等“鏈主”發展迅速,集聚規上企業65家。今年來,簽約引進“材料谷”項目18個,合同引資72.2億元。
樹立“一切以園區為重,一切以園區為先”的理念,把更多精力和優勢要素集中到園區產業項目建設上來,圍繞園區、聚焦園區、服務園區、保障園區、建設園區,以園區落地能力之強推項目建設之進。
眼下,婁星產業開發區近20個項目全面鋪開建設。婁星區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向上突圍、整體躍升,經濟發展在“穩”與“進”的良性互動中呈現新氣象、取得新成效、邁出新步伐。
“身居內陸,卻有這么好的營商環境和產業實力,令人驚嘆。”活動現場,瑞士百超集團中國及亞太地區總裁游松,對“材料谷”的產業聚集能力高度認可。
水美則魚肥,土沃則稻香。
婁星產業開發區集中要素保障,著力提升項目落地能力,對重點項目實行掛圖作戰、工作專班和部門入駐機制,強化對開工復工率、投資完成率、項目達產率的跟蹤調度,按照全周期發力、全要素保障、全流程提速、全方位推動的要求,加速推動項目落地、快建快成、產業集聚成勢。
瞄準智能裝備制造,在原有的“海特”“重本異型”等重點企業基礎上,愛派爾產業園的落地,將為園區智能制造產業注入強勁動能,助力形成百億級產業集群。
蓄勢騰飛,逐夢新質生產力賽道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
婁底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擺在更加突出位置,集中打出產業培塑行動、創新提升行動、“智賦萬企”行動、創新平臺和研發投入雙倍增行動、產業發展“千百十”工程等“組合拳”,推動“材料谷”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綠色化”方向邁進。
通過引進先進智能制造裝備和信息系統,推動生產過程的精準控制、優化調度和高效協同。截至7月底,全市共打造87家智能制造企業、147個智能制造生產線(車間)、942個智能制造工位。
漣鋼建設智能制造三大中心,實現設備全流程智能運維,成本降低10%以上。三一重工在婁企業70%的工藝流程由智能機器人完成,生產效能較傳統工廠提高4倍,3小時可下線一臺平地機,1小時可下線一臺壓路機。宏旺新材建成一體化智慧管控中心,智慧自動化率90%以上。
8月中旬,湖南省工信廳發布消息:宏旺新材料、美程陶瓷獲評湖南省智能制造標桿企業,婁底實現省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零的突破;浙湘新材硅鋼智能制造車間、勁松機械高效節能電機智能制造車間、新印科技感光鼓智能制造車間獲評湖南省智能制造標桿車間。
一手抓企業智能化轉型升級,一手抓智能制造產業發展。婁底經開區立足“三鋼”“三電”,賦能先進制造產業;婁底高新區打造智能電子制造產業園,布局電子智能制造產業;婁星產業開發區打造智能裝備制造百億級產業鏈,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發揮產業鏈優勢,婁底成立市、區兩級智能裝備產業鏈、半導體顯示新材料產業鏈、“三電”產業等招商專班,建立全市產業鏈招商調度體系。制定產業鏈目標招商企業庫、項目庫,建立健全招商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機制;為項目提供全流程跟蹤服務,確保早履約、早開工、早達產。
樹立如我在商、與企業共成長理念。線上整合政策超市、金融超市、人才超市、土地超市、營商環境直通車和社會化服務等新質服務資源,線下開辟涉企“一站式”服務專區,打造全省首個企業“一站式”服務平臺。實現惠企政策一鍵智配、融資一站辦理、人才供需精準匹配,涉企服務從“多頭分散”轉變為“一站集成”。
目前,全市共建成國、省級科技創新平臺177個,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1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1家。
1-7月,全市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9%,制造業貸款增長41.6%,制造業中長期和設備更新貸款項目通過國家審核數量居全省第1位。
婁底制造業正蓄勢聚力,加快向“新”而行。
原載《湖南日報》2024年9月1日01版
責編:楊雅婷
一審:鐘鼎文
二審:熊敏
三審:羅曦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